江城:强化基层党建引领 释放基层治理效能
作者: 发布时间:2022/7/31 16:14:35 点击率:3621
近年来,江城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持续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发挥头雁效应,激发基层队伍活力
持续强化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通过“两推一选”,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总支委员284名,新一届村(居)委会委员278名,4名机关事业单位青年干部担任村(社区)党总支书记,45个村(社区)全面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所有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县级备案管理。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归雁”、村干部“青苗计划”、“双提升”等工程,持续提高村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水平,拓宽后备人才干部储备渠道,不断夯实基层治理队伍建设。
建强组织体系,激发组织内生动力
始终坚持以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为抓手,对符合成立党委的行政村、应单独成立党支部的村民小组进行摸底排查,督促到期换届的党总支和党支部实现集中换届,有序推进党组织优化设置。建立健全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组织、联系宗教界人士制度和分片指导联系制度,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党组织分类定级、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为民办实事”等工作常态化,3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功创建县级“四星”及以上党组织,界碑村成功创建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荣获省级“规范化达标创建示范党支部”称号1个,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个。精准下达年度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重点注意覆盖3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社区、抵边村(组)等薄弱环节,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抓好农村发展党员违规违纪排查整顿专项工作,切实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凝聚先锋力量,激发基层自治活力
通过基层组织引领,探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层治理方式,采取“党支部+先锋队+农户”的形式,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组建由驻村(组)工作队员、党支部书记及党员、村组干部、议事委员会、“两代表一委员”、妇女代表、致富带头人及有威望的老同志等“能人”“强人”共计3730名队员构成的557支“新时代边境先锋队”。充分凝聚村(居)民小组先锋力量,构建“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包保联保模式,在当好基层党建助推员、民情民意调查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疫情防控网格员、产业发展引路员、先进文化引领员及村规民约监督员的同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畅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村人治村”“组人治组”,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群众自治树立典范。
聚集产业优势,激发基层发展动能
坚持以深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良田”为着力点,通过“村级报、镇级审、专班核、县级汇”的方式,积极编制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动态发展规划(项目库),扩大县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储备量。积极开展农村“三资”摸底核查,重点对当前闲置的资产(资源)以及到期、将到期项目情况进行清查,强化对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资产的科学规范管理,确保资产不流失,资源不浪费,资金不“休眠”。坚持“部门联合、抱团发展、异地置业、国企搭台、村企合作”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沪滇帮扶等各类项目资金,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县域国有企业合作、村级自身发展等方式,不断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能力,推动产业型集体经济实现扩面增效。2021年末,全县4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实入账1121.8万元,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均达到5万元以上,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赢得村民口碑,更好地推进村内各项工作开展,为农村基层治理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