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丨江城:建强用好“四个体系”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作者: 发布时间:2023/4/11 16:42:26 点击率:3426
江城县为切实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质量,制定印发《中共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江城县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实施方案>的通知》(江办发〔2022〕20号),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短板,破解制约基层治理效能的突出问题,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党组织坚决扛牢保一方平安、护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的职责,不断增强党建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引领治理的实效。
建强组织体系,激发基层治理新合力
坚持和完善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紧盯关键少数,压紧压实县级党委抓乡促村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组织、联系宗教界人士制度和分片指导联系制度,29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联系基层支部工作,15名带头联点帮点2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32名带头联系挂钩联系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到乡村振兴挂联村开展换届后“回头看”,带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建立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党组织分类定级、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常态化,凝聚层层抓党建、抓落实的强大合力。以优化党组织设置为切入点,全覆盖对村、组党组织设置进行摸底排查,推动符合条件的行政村改设党委、大社区优化调整、村民小组党支部应设尽设。完善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规范落实各类组织向党组织报告工作、年度述职制度,抓实农村党建强基项目和村(社区)党建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基础支撑,做强基本保障,不断提升村(社区)工作效能。
建强队伍体系,增强基层治理新活力
坚持以强化基层干部队伍为着力点,以“大岗位”为契机,研究制定《江城县村级“大岗位制”工作实施方案》,因村施策,全面精准设岗定责,按照“职责相近、类别相似、人岗相适、分工合理”的原则,结合各村实际,目前48个行政村纳入“大岗位制”管理村干部318人,整合的各类到村辅助岗位560余个,切实提高农村干部待遇保障。竭力保持驻村(驻组)干部相对稳定,按质按量选派驻村(驻组)干部,2022年,选派驻村(驻组)干部186名,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组织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素质、沟通技巧等培训共计18期,不断充实基层治理一线力量。扎实推进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乡(镇)兜底集中培训村(居)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工作,深化村干部学历水平和能力素质“双提升”行动。截至目前,2020年行政管理(初)班在班29人,2021年行政管理(初)班在班40人,2022年农林经济管理(专升本)班在班50人,村(社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基层治理队伍建设不断夯实。3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成功创建县级“四星”及以上党组织,界碑村成功创建首批云南省“强边固防示范村”。
建强制度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新动力
全覆盖实行村组干部任职资格联审和任职回避,落实55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管理备案制度。通过下发工作提醒函形式督促县级四班子成员对所有乡镇、村回访调研一遍,对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逐一分析研判,研究健全村干部履职行为负面清单,探索建立不合格村干部调整机制。督促村级党组织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机制、党务村(居)务财务“三公开”要求,规范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运行,建立“双述双评”制度,抓实村(社区)干部任期和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
建强服务体系,激发基层治理新内力
全面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总结运用社区网格化管理在疫情防控斗争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将党建引领“全科网格”工程作为书记领航项目,制定实施方案,把基层各类网格整合成治理“一张网”,推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提升社区党组织快速反应、精准落实、服务群众的能力,竭尽所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实事求是推进物业党建联建工作,由县住建局牵头,及时成立物业行业党委,组织两个城镇社区对辖区内住宅区域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划分46个网格物业管理区域,制定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方案,及时成立物业委员会。强化各领域党组织互联互动,建立健全“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构建县直部门、乡镇、社区三级党组织互联互动、形成合力、共克时艰的力量“主轴”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促进各领域党建融合发展。2022年,66个党组织开展“三双”活动371次共888.41小时,1281名在职党员组织开展服务活动5290人次共计15048.39小时,用党建引领破解城市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2022年么等村、田房村、界碑村、大寨村、东城社区等14个村(社区)成功创建2022年普洱市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示范效应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