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狠抓“三会一课”出实招
作者: 发布时间:2017/5/29 20:41:08 点击率:80
“三会一课”对于健全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实践中,“三会一课”制度常常会流于形式、甚至形同虚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时下,很多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支部对“三会一课”制度执行不力,抱着可有可无、随便应付的态度开展“三会一课”,致使“三会一课”开展不正常,流于形式,甚至自动忽略。二是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部分基层党组织对“三会一课”制度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认识;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身份意识弱化,规矩意识不强,导致对“三会一课”漠不关心,不积极主动参与、用心参加,会议“人气”不足。三是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部分党支部“三会一课”仍然停留在以读报纸、学文件为主要形式,照读照搬,方式单一,缺乏“灵”性,对党员,特别是农村党员缺乏“吸引力”。部分党课教育偏重于理论教条,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研究提出的办法和举措不多、不新,对解决基层实际困难针对性不强,导致“三会一课”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是受诸多因素制约,影响总体质量。随着党支部覆盖地域范围的扩大,党员数量的增多,组成也越来越复杂,加之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人员流动增大,流动党员猛增。同时,基层党支部党小组设置不合理、活动场地不足、教育设施匮乏、经费保障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基层党组织开展“三会一课”的难度,制约了整体质量的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广南工作实际,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认真抓好制度落实:一是制定方案,派单落实。广南县以“基层党建推进年”为契机,把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情况列入《广南县2017年度党建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制定下发《广南县“三会一课”制度执行情况集中整治项目化推进方案》,将“三会一课”纳入每月基层党建“派单制”首要内容,层层传导至各党支部,督促各级党组织“照单落实”,着力在抓细、抓小、抓实上下功夫,狠抓“三会一课”制度落实。
二是以上率下,形成常态。着力推行县委常委和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党建责任区挂钩联系制度,常委班子成员挂乡联村,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挂村联组(党支部),明确职责、指派任务,每月必须深入所挂钩联系的基层党支部,亲自参与和指导召开“三会一课”,对会议形式、议程、记录等作统一规范和要求,并实行月报制。通过以上促下,帮助基层党支部形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行动自觉。在此基础上,县委还采取随机调研、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各基层党组织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情况进行集中整治,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基层党组织要求限期整改,从而使“三会一课”制度真正正常化、规范化、经常化,形成长效机制。
三是结合实际,创新设置。针对基层党支部多数党小组形同虚设,活动开展不正常、设置不合理的实际,将基层党员按兴趣爱好、村组分布或产业重点等要素重新进行设置,进一步优化党小组人员结构,党小组学习讨论不再受时间、地域限制。各党小组每月适时开好党小组学习会议,根据需求灵活安排学习讨论内容,变支部“集中统一学”为党小组“分散灵活学”,变严肃的政策传达为活泼的学习讨论,不拘形式将党员聚集起来,围绕中心工作及群众关切,开展民意收集和要事商讨,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进了党员之间感情。
四是创新载体,丰富内容。为让“三会一课”真正“活”起来,我们一方面变“一人讲”为“多人讲”,积极采取让委员、党员轮流讲,或边学习边讨论,或以考代学、以训代学、以问代学等新形式,以激发党员参与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比如说:那洒镇开设“那洒夜校”、者兔乡开办“九龙讲堂”、县委组织部定期推出“组工讲堂”等等。另一方面,打破会议室开会的常规模式,把“三会一课”开到田间地头、开在项目建设现场、开在脱贫攻坚一线、开在致富先进农户家中。其次,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建立“广南先锋”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微党课”栏目,引导党员更加快捷、高效地开展学习。同时,坚持把“三会一课”制度与“支部主题党日”、“党员固定活动日”、“党费日”、“党员政治生日”等结合起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是解决难题,提升人气。为切实解决农村支部会议“人气”不足的问题,我们把政策理论学习与解决村组及党员群众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实行会前收集党员群众“微心愿”制度,让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在“三会一课”中,与支部党员共同研究党务、村务,帮助解决老党员、困难党员、项目建设、公益需求等实际困难,把“三会一课”开成即学习了政策理论,又解决了实际困难的会议,从而全面凝聚活力,提升人气,实现从“叫我来”到“我要来”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