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村级“大喇叭”传递党的“好声音”
作者: 发布时间:2018/7/16 18:39:19
近年来,盐津县针对村庄喇叭空挂、常年“哑火”状态,不断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通过牢牢把握村民活动场所建设这一重要契机,探索出了一条恢复村级“大喇叭”建设的有效途径,让其成为基层党支部筑牢思想阵地,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当好党政的“传声筒”。“各位乡亲,现在播报党的十九大精神……”,自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连日来,盐津县兴隆乡保宁村每日利用下午农闲时分,定点播放党的十九大精神主要内容,让各位村民闲时不忘了解国家大局政策,用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增长知识。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这么多有关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农村实现全面小康不远了,要感谢我们的党啊!”保宁村村民曾X芬听着广播兴奋的说到。
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大喇叭作用,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大政方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在全村广泛进行播报,进一步把党的好政策、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好措施宣传落实到基层,让村级“大喇叭”成为基层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政策、凝聚基层力量、服务党员群众的重要平台,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在家就能学精神、懂政策。
做实制度的“助推器”。利用村级“大喇叭”,不仅能实现随时随地传播党的声音,还能根据支部实际,有效促进“支部主题党日”“党费日”“三会一课”等“五项制度”在基层落实落地。通过广而告之的形式,将个别作风不实、执行纪律不严的党员进行公开督促与点评,让广大群众亲自参与进行监督,进一步强化基层各党员定期参加党组织生活的意识。不仅如此,还解决了传统党课上边念、下边看、人数总凑不齐这一突出问题,创新了党课传播形式。截至目前,盐津县利用村级“大喇叭”已制播“党课之声”77期。
促乡村文明建设。通过“大喇叭”的选择性播放,在不同程度丰富着老百姓业余生活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为提高群众素质,抵制封建盲从、铲除黑恶势力等提供了良好阵地保障,有效促进了文明乡村的良好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