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作能力 提高驻村质量
作者:陶嘉隆 发布时间:2017/9/11 10:53:55
脱贫攻坚的生命线在精准,关键在落实。驻村扶贫工作队作为脱贫攻坚的“尖兵”,要注重提升九种能力,方能确保“六个精准”落地、生根、发芽。
一是要提升干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学习能力。驻村工作队员来自各行业、各单位、各专业、各年龄结构梯次,大家共同面对的脱贫攻坚工作,基本都属于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工作,这就要求我们以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系统全面、学深学透有关脱贫攻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相关领域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二是要有提升执行和解读脱贫攻坚工作政策的能力。脱贫攻坚工作政策体系庞大,各地情况多样。要做好就要把脱贫攻坚政策和当地的村情、社情和建档立卡户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只有熟悉相关政策,把脱贫攻坚政策解读好了,建档立卡户才会相信我们扶真贫、真扶贫,他们才会理解、支持、拥护脱贫攻坚工作,才能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把党委政府的政策、决策要求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工作队在政策解读中不能断章取义,严禁解读政策过度、刻意夸大其词、刻意急功近利、刻意急躁冒进。
三是要提升驾驭脱贫攻坚工作全局的能力。上面千根线,村上一根针。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驻村工作队不了解村情,不把握村情,不把握实际,没有驾驭全局的能力,脱贫攻坚工作就会是缘木求鱼、本末倒置。因此,驻村工作队必须以宽严适度,刚柔相济,长短结合,“两点论”和“弹钢琴”的工作方法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四是要提升与乡村干部沟通、协调、合作的能力。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由县、乡、村三级干部组成,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特性。好多决策、好多部署、好多工作都会因为各自想法和水平差异,造成脱贫攻坚工作出现隔层。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驻村工作队长和工作队员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心胸,只有这样,工作队、乡干部、村干部三股力量才能变为一股力量,三种想法才能统一为一种想法。
五是要提升与建档立卡户沟通交往的能力。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所以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必须做大量耐心、细致、入耳、入脑、入心的宣传动员工作,同时还要深入走访邻居、社长、党员。通过综合、归纳、推理、判断、票决,确保建档立卡户的精准。
六是要提升争取项目和储备项目的能力。以永平县厂街乡岔路村为例,岔路村处于破损山体,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贫困村脱贫出列,建档立卡户脱贫出列,挂钩单位、工作队、村三委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措并举,想方设法,以时不待我的思维,结合岔路村实际,以争、抢、跑、要、守的方法,多渠道,多方协调、沟通、衔接争取和强化项目支撑,经过艰苦努力,辛勤工作,先后争取到了岔路村土地整治等19个项目2856万元,确保两年脱贫,三年巩固,力争2020年和全国一道同步实现小康。
七是要提升项目落地、实施、管理的能力。脱贫攻坚体系宽泛,体量庞大,中央、省、州、县给予大量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支持,大量人员流、资金流、信息流,铺天盖地来到了贫困村,来到了建档立卡户家。这就要求工作队,村“两委”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明确的政治方向,做到党风廉政,警钟长鸣,不藏私心、不徇私情、不打招呼、不包工程、在扶贫领域项目落地、管理、实施上,做到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项目,以制度管钱。
八是要提高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能力。从机关到基层,从住家到驻村,从家里的小灶伙食到村里的集体食堂。如果没有跋涉千山万水的决心,没有走遍千家万户的信心,没有吃遍千辛万苦的毅力,没有理千丝梳万缕的耐心,没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雄心,那么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简直就是空谈。所以作为脱贫攻坚工作队员必须要提高扎根基层吃苦耐劳的能力,要有干得赢、听得赢、苦得赢、走得赢、做得赢的精神,才能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得好。
九是要提升敢于“碰硬”和“较真”的能力。在农村一线,好多问题可以通过宣传、动员、讲解、对话、说服、教育解决问题。工作队作为“外地和尚好念经”,必须站出来、硬起来使工作的理由越辩越清、事实越辩越明、怨气越辩越顺。所以说在脱贫攻坚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的推进上,工作队必须依法、依规、依纪,学好、用好政策,做到碰硬才能推进项目、动真才能迈开步子。不碰硬动真项目难以推进,碰硬动真一定要请示上级,做足内功,深入调研,分析原因,研判结果,备有预案,循序渐进,抽丝剥茧,精准发力一鼓作气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