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多管齐下打造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作者:杨德志 发布时间:2018/12/26 10:04:38
近年来,巍山县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把抓党建促脱贫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互融合、整体推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建强基层党组织
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达标创建。严格按照“五个基本”建立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领导联系制度,县委常委带头挂钩联系党支部,县级挂钩单位党组织和农村党支部“打捆创建”,推动党支部晋位升级、分批达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广“党支部+X+贫困户”产业帮扶模式,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挂钩单位、致富带头人精准帮扶贫困户。目前,全县27家企业、合作社累计帮扶贫困户6206户,分红3101.4万元。在此基础上,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保险”的运行机制,以订单模式发展生态猪养殖,畅通贫困户生猪养殖产销渠道。
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效能。整合“一事一议”、扶贫重点村等项目,管好用活全县802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提供政策宣传、村民议事、文体娱乐、客事办理的场所。采取成立种植养殖合作社、股份合作、建设商铺和街场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级“无钱办事”难题。
壮大村级工作力量
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实施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分级开展村组干部集中轮训,提高村组干部服务群众能力。针对村级干部年龄偏大和中青年外出务工较多导致村级后备干部难选的实际状况,探索建立“选育用管”相衔接的长效机制,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77名,确保村级干部“后继有人”。组建青年人才党支部,将村级后备干部统一划入党支部管理培养。 全面推行群众会议制度。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创新推广“谁来开、怎么开、开什么、有效开”的群众会议体制机制,实现群众会议村组全覆盖,有效发挥开启民智、凝聚民心、发挥民力、推动民富的作用。 巩固拓展“馨安工程”。瞄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缺失关爱的问题,建立“馨安工程”工作例会、按月推进、“代理家长”、定期走访、经费保障、检查考核等制度,采取“1+1”或“1+N”的形式结对联系帮扶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实现关爱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目前,全县共有8000余名党员干部结对联系帮扶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8300余人。
加快乡村人才培养
实施“乡情聚才”行动。依托“云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平台”开展劳动力摸底调查,精准掌握劳动力转移就业基本情况。借助被列入“第三批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县”的机遇,在技术培训、信息服务、项目申报、土地使用和信用贷款等方面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支持,发放创业贷款247户2470万元,培育扶持“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99户,达到了“创业一人,带动一方”的效果。 开展高层次人才跟踪培养。加强“兴巍优秀人才”跟踪培养,落实云岭系列、白州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和省州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加强非遗人才传承保护,建成大理首个彝族打歌综合传习中心,实现有传承项目、有代表性传承人、有传习活动、有固定场地的“四有”目标。同时,发挥沪滇合作优势,积极争取人才、资金、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