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作者:大组轩 发布时间:2018/7/6 9:27:58
用爱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李娅琳, 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工作十七年来,她一直精心呵护着一株株残弱的幼苗,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享受阳光雨露,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教会他们自立自强。
用心任教,用爱育人
到校第二年,李娅琳担任了聋童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就像母亲一样,教学生梳头、洗澡、洗衣、叠被,拿自己做的甜点、菜肴与学生们一起分享,帮助学生缝补衣服、被褥。每天晚上就寝前照顾孩子们洗漱,帮他们整理床单和蚊帐,盖好被子,待他们睡熟后李娅琳才安心地离开学校。也许孩子们说不出更甜美的话语,可一句含糊不清的“谢谢”也足以让她感到欣慰。
有个叫义飞的孩子,因为脑瘫造成口腔畸形,不断留着口水,腿脚和双手不灵便,行动迟缓,每当上课的时候都会不停的哭闹,还经常跑出教室,每次上课李娅琳都会耐心教导他、照顾他,给他安慰和鼓励!慢慢的,他变得安静下来,笑容也多起来了,成为学生会的一名委员。教师节,她收到义飞自己制作的贺卡,卡片上规范的书写着“祝李老师教师节快乐!谢谢您!”。如今,义飞成为一名优秀的残疾运动员,先后参加里约残奥会,荣获田径男子100T36银牌;参加世界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夺得男子T36级100米冠军。像义飞这样的孩子很多,但李娅琳毫不吝啬自己耐心和爱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因材施教,训练技能
从教十多年,李娅琳一步一个脚印地践行着自己的信念,党员的宗旨,用爱的阳光哺育着每一个孩子成长。课堂上,她大胆地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尝试,针对不同智力等级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让每个残疾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作为特教教师,既要教给孩子们知识,又要教给她们技能,每一项劳动技能的训练在教法上都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反复训练,经常操作,最终让学生走出校门后,能自立、自强地参加社会工作,成为合格公民。
2003年,李娅琳担任了学校第一届盲生班的班主任,基本都是视力能见度及其微小的全盲学生。如何把这样年龄跨度大的学生融合成一个集体,这是一个挑战,她却欣然接受。每天六点半到学校,手把手的教孩子们穿衣服、叠被子,洗漱。到食堂用餐,给他们介绍有哪些菜,给孩子喂饭,指导年纪稍长的学生如何洗碗筷。牵着他们的小手一起用手去触摸,用脚去丈量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逐渐,李娅琳和他们共同学习生活,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当得知她要到更需要她的班级去了,学生们依依不舍的搂着她,言语中流露出不舍和感激。
探索求知,提升自我
在聋儿语训语文课教学、盲童语文教育教学中,李老师虚心向专业教师请教,不断学习、探索最适合聋、哑、盲孩子的教学方法,鼓励他们战胜自我,实现自我。在职业教育工艺美术专业教学中,她带领13名学生参与了2013年大理市政府举行的美化桥梁工程绘画活动,其中43幅学生作品得到了评委和群众的喜爱和称赞。
在课堂教学中,她大胆改革,积极探索和运用“激励教学法”“平等对话法”“合作教学法”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撰写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在省、州、市刊物发表和获奖。在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届全省中小学生书画大赛”活动中,获指导教师二等奖。她的水彩作品《心手之间》入选《云南省首届文化助残书画作品展作品集》。
一张张笑脸、一本本奖状、一篇篇论文的背后,是李娅琳的艰辛和付出,她就像“特教”之路上的一块基石,用无声的语言、无私的大爱温暖着学生、温暖着社会,真正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应坚守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