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探索推广多样化扶贫新模式
作者:杨雄武 发布时间:2018/9/11 15:08:41
宾川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胆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多种扶贫新模式,有力地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增强群众脱贫奔小康信心。
以该县大营镇贫困村萂村为试点,创建了“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庄园+科技体系+葡萄基地”五位一体的“1+5”帮扶机制,建成200亩根域限制栽培“阳光玫瑰”葡萄示范基地,构建起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年收益60%用于贫困户分红、20%作为合作社管理运营费用、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8%作为基地运营机动资金、2%作为企业技术支持服务费用),探索出“党组织+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了萂村精准脱贫“三转一升”(基层组织由弱变强、集体经济由无变有、贫困群众由贫变富、公共服务有效提升),并于2016年率先脱贫退出贫困村。2017年,萂村14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7800元,脱贫退出122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05%。
结合镇情、村情和企业、贫困户意愿,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把促进规模经营与脱贫攻坚和带动一般农户增收结合起来”的要求,采取“涉农企业带、龙头企业带、农业庄园带、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四种推进方式丰富和发展“党组织+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建立得底么“党支部+互联网+农户”电商营销型、新庄“党支部+红色旅游+农户”农旅文融合发展型、“党支部+企业+贫困户”劳务输出型、菜甸村“党支部+合作农场+农户”集约化生产型为代表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扶贫新格局。17家企业合作组织与36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户均分红3200元。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创建“党支部+红色旅游+农户”农旅文融合发展型产业扶贫模式,为新庄村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加务工收入33964元、土地流转收入27161元、农产品销售收入3870元、入股分红8492元,为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39200元,有力地助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目标的实现。
通过自主创新、县校合作、县企合作等方式,以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避雨栽培技术、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绿色防控技术、自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合理间套种和秸秆还田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为重点,实施科技示范、科技培训工程,科技措施推广率达100%。推动宾川高原特色农业走上“融合创新、多元服务”的产业融合转型升级之路,全县共同绘制出了一幅“坝区葡萄园、坡地桔果园、山区核桃园、江边咖啡园”的美丽幸福新家园产业蓝图。2016年,全县以优质水果、特色蔬菜、烤烟为主的种植业总产值达61.67亿元,亩均产值达16638元,两项指标分别排名全省129个县、市(区)第一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