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百年党史 涵养干事本领
作者: 发布时间:2021/6/15 11:54:57 点击率:0
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100年,是一部砥砺初心使命、坚守忠诚品质、秉持政治忠诚的历史。
品读百年党史,让我明白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历史意义和实践启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和决心;品读百年党史,让我理解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道路是历史所趋、智慧结晶,也让我更加明白了组织工作也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品读百年党史,让我知晓了“为人民服务”的由来和内涵,也让我更加清楚了“组织部的灯”为谁点亮。党史学习教育,学是基础,悟是精髓,用是落脚点。身为组工干部,我认为只有读懂了百年党史这本大书,才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涵养干事本领、汲取奋进力量,述往思来、鉴往知来、继往开来,展现新时代组工干部的新担当新作为。
以赤子之情学习百年党史党史如根。学习党史要弄清楚我们党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就要把学好党史作为成长的必修课、能力素质提升的动力源,就要从我们党成立之初的东西方大环境、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的14年抗日战争和4年解放战争,特别是从我们亲身经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展现出来的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要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绝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天辟地、新中国成立改天换地、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辉煌成就中,进一步增强“两个维护”的深厚感情;就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读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始终以赤子之情、崇敬之心重温党史、学习党史,心中就会有信仰、肩上就能有担当、脚下就会有力量。
以虔诚之心继承红色基因。回望百年党史,无论革命时期还是建设年代,正是有了一批又一批舍我、忘我、无我的共产党人的前赴后继、顽强拼搏、接续奋斗,才最终成就了从小到大的百年巨变,书写了由弱至强的世纪辉煌。学习百年党史,思想触动是最大的触动,党性提升才是最好的提升。尽管时空已变、境况不再,但我们亦可时常扪心自问:如果我生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我会选择什么样的信仰?能不能与前辈们比一比?假设我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我会展现什么样的作为?敢不敢与先烈们较一较?倘若我碰到那些急难险重的任务,我会亮出什么样的责任与担当?愿不愿与能者比一比、与勇者赛一赛?弘扬百年党史,继承红色基因,唯有心怀虔诚,以此“自问自答”“三省吾身”“常省吾身”,方能在自我观照中实现自我省视、在自我激励中实现自我提升,不断把党史学习的内心感动转化为党性激发的自觉行动,真正成长为知晓“我是谁”、明白“为了谁”、懂得“依靠谁”的合格共产党员。
以为民之举弘扬光荣传统。以为民之举弘扬光荣传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井冈山上的“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瑞金沙洲坝的“红井清泉”,长征途中的“半条被子”,河南兰考的“焦桐成雨”,脱贫一线的“攻坚身影”,全都生动见证和诠释着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如何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就要结合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多到条件差、困难大的农户家中去,多到任务重、基础弱的村组去,多坐“小板凳”,多走“泥巴路”,掌握基层“第一手材料”和“活思想”,才能达到听民声解民意的目的;就要聚焦乡村振兴、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美丽县城建设等重点任务,以“千名干部返乡讲党史”“千名干部规划家乡”“干部大返乡、环境大改善”为平台,以“敢啃硬骨头”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狠劲,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通堵点、疏痛点、消盲点,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实做精做出彩。
学好百年党史、汲取丰厚营养,要从“我”做起,心中牢记“我是组织的人”,主动将党史营养转为奋斗力量,自觉将党员荣光化作实干担当,以每一个“小我”的有限力量熔铸成“大我”的无比坚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