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三元素”唤醒了老村庄的新活力
作者:元阳县委组织部 邓绍芬 发布时间:2020/12/24 14:44:17 点击率:0
在全面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新街镇土锅寨村立足资源禀赋,充分擦亮千年哈尼梯田这张靓丽名片,把“组织、党员、人才”这三个元素充分融入梯田保护利用与群众增收全过程,使传统农耕文化的“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有了新生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的产业精准帮扶新路子。
组织打头阵,老模式有了新走法。“稻鱼鸭”综合种养是元阳土锅寨村民的一种传统种养模式,是哈尼人千年传统农耕智慧。但由于特殊的地形和传统的耕作方式决定了哈尼梯田的农业产业在低水平线徘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办法总比困难多。土锅寨村党总支积极与元阳县呼山众创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接,采取“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把村民分散的农田集中流转,进行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种养,增加了梯田农产品附加值。目前,土锅寨村已流转土地700亩,成立了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黄草岭村小组和大鱼塘村小组2个示范点,辐射带动570户农户实现增收。梯田亩产值也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3000元提高到10000元以上。推动传统“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由群众自发向有序规划转变,由小打小闹向集中规模发展转变。
党员当先锋,老百姓有了新奔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针对“稻鱼鸭”综合种养新模式推行受阻的情况,土锅寨村的党员争当先锋,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党员卢少明第一个在土地流转协议书上签了字;李学光在自家田里育栽了6公斤红米种子、投放了20公斤鱼苗、32只鸭苗,按照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收购价卖出后,当年收入2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种养殖小能手。目前,土锅寨村已培育了1名引路人、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3名技术骨干。人心不齐,党员站出来作动员;土地流转受阻,党员分头行动讲政策;闯市场需要合力,党员带头组织建立合作社;种植需要技术,党员计划着搞培训……全村120余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稻鱼鸭”综合种养的产业链上彰显,扶持带动77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土锅寨村户均有1项以上增收产业,生活有了“新奔头”,老百姓“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人才做支撑,老村庄焕发新活力。产业要发展,技术是关键。元阳县以技术指导为根本,邀请省、州、县专家成立三级专家组和工作站,目前已成立了“任贵兴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和“吕建平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积极探索、总结、提炼出“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技术路线,制定了“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标准化技术规程。及时邀请15名县农科局、乡镇农科技术人员进行调研,一对一指导,为村庄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以提高种养技能水平为突破口,采取开办田间课堂、流动课堂、观摩课堂、市场课堂等方式,开展了3期技术培训,覆盖260人,通过省、州、县技术专家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现场技术指导,传授种养复合技术,稻鱼鸭亩产量和产品附加值得到提高。同时,注重培养乡土人才引领发展,已培养6名“明白人、带头人”凝聚在产业链周围,土锅寨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目前,该村水稻、梯田鱼获得有机产品转换证书,梯田鸭蛋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被列为农业农村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全村的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