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后备干部培养要有吸引力
作者:元阳县机关工委 陈丹 发布时间:2020/12/24 14:55:18 点击率:0
当前,针对农村地区“年轻党员发展难,后备干部培养难,青年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各地纷纷建立了青年人才党支部、后备人才库,广泛吸收“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优秀青年人才,但一些村委会“后浪”劲头不足,“吸引力”不强,后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仍为突出。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要增强后劲、立足实际、夯实保障,全力激发青年主动投身建设家乡的“共情”能力,把青年才智和青年力量吸引到乡村治理中。
拓宽渠道“挖”人才。目前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较多,后备干部源头不足;一些群众存在“选谁都一样”的心理,在推荐后备干部时“讲关系”,优先考虑“身边人”或“爱听话”的人,来源渠道更加狭窄;一些村干部认识不清,把后备干部当成竞争对象,有些“备名”的后备青年大多是“留守”农村的“闲人”,政治素质不高、干事劲头不足,存在“不达标”的情况;村干部大多“全脱产”上阵还要“加班加点”,也令年轻人“望而生畏”。培养后备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以“海纳百川”的心态,从优秀党员中“挑”,从致富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中“选”,在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从外出务工能人和高校毕业生中“请”的方式,在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的基础上,严把政治关、思想关和素质关,全方位各领域吸纳热心乡村事业的青年人才,建立随时“可用可上”的村级后备干部资源库。
立足实际“育”人才。疫情防控期间,最先戴起口罩、回乡主动报告、主动说服家人简办丧事的是青年人;开展“厕所革命”时,最先改造自家户厕的是有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家庭。青年学习快、接受能力强、反应快,只要有志向和魄力,容易发挥出带头示范的作用。后备青年干部的培养要在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能力素质的培育,把政治学习、党性教育、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纳入培养计划中,开展“有活力、重实效”的组织生活,安排“接地气、扬长处”的岗位锻炼,让青年人才切实参与到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中,牢记为民服务的初心,培养乡村治理的好奇心,激发干事创业的动力,凝聚创先争优的活力,为乡村治理贡献出青年力量。
夯实保障“留”人才。当前村干部总体出路不宽,有的后备干部看不到“希望”,与同龄人的工作相比“没前途”,有些工作量与待遇不成正比,年轻干部稳定性较低。优化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刻不容缓,多渠道增加劳动报酬、缴纳保险,为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拓宽能力强的村干部晋升考试渠道,增强村委会岗位的吸引力,提升村干部的获得感、成就感和事业感,让村干部“有奔头”,后备干部“有期待”,乡村治理“有憧憬”,使青年人在乡村治理中找到存在感和事业心,真正实现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