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岗学习感言:进蒙山校园,品一季书香
作者:镇沅县第三中学 黄忠文 发布时间:2017/11/4 8:37:16 点击率:0
我,一位乡村老师,来自彩云之南的一个高寒山寨。陪伴着一群不通汉话的天真活泼的野孩子,在教坛上耕耘了30余年,才疏学浅,建树不多,年过花甲,回首过往,常常心生感慨!倏然,“而立”与“不惑”之年扬长而去,鄙生着实是花费了大把大把的时光。
每翻开语文课本的扉页,我都会被编者的话深深地吸引:“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古人把“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追求。“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透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潜质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潜质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30年来我在三尺讲台上仄仄歪歪地跋涉,我一直想寻个机会翻过大山,看看都市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看看一代教坛新秀在三尺讲台上演绎的闪光的青春。
“活到老学到老”,陪伴着我一路走来。2017年,我盼来了一个金风送爽,天高云淡的秋天。在这个花果飘香的季节,我以云南省镇沅县骨干教师的身份,来到了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蒙山中学——我是来跟班学习的。站在美丽的蒙山中学门口,我迟疑了片刻,如果引领我们的毛科长不在身边,我可能会溜号。自卑感浮上心头,心沉重起来,偌大的校园,洁净如洗。太阳从教学楼顶斜射过来,我的影子变成了“陈焕生”!
“欢迎你到蒙山中学来!”······
张校长,朱书记银铃般的声音把我们迎进了校门。
走进校门,一尊雕像很是钓我的眼睛,那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雕像。“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2个大字在校门口熠熠生辉。这应该是蒙山中学全体老师的座右铭吧!靠近雕像,我读到了一行文字“2010届毕业生敬赠”。
稍稍平静的心又激动起来,我知道———对老师的劳动,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学生最具有发言权。绝对没有哪一位评判家能做到比学生的评价更公正,也绝对没有哪一位雄辩家能找到更有说服力的言辞。
我们在朱书记的引领下,坐在了会议室的嘉宾席。张校长把正在接待的外宾也带进了会议室,大频幕显示出精美的幻灯,把蒙山中学的全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品读着蒙山中学的峥嵘岁月,分享着靠奋斗换来的辉煌,我的目光不知不觉定格在面前这几位中年女性身上
国人需讳言,我不能知道她们的健康状况如何?感官却让我断言——她们肩上的担子不轻。
带教老师,大多是年轻的女性,身上闪烁着塑造人类灵魂的光环,程春燕是我的带教师傅,年轻有才华,教学上,风趣幽默又不失严谨;我用了一周听课时间,拜读着她的教育格言:“树起拇指比伸出食指更容易改变事实”。蒙山中学每个年级为一个大团队,大团队又以学科细化为各学科备课组团队,备课中老师们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群策群力,求大同存小异形成共识。团队共享集体智慧,在课堂里播撒着艰辛的汗水,收获着成功的快乐。孩子们笑了,精神的田园里,禾苗在长高。
课堂里有许多我需要的东西,我会把它视为缕缕阳光细细珍藏,带它到我的故乡去。课余我会把今天看到的学生风采与我的学生作比对,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山果喂大的孩子”与“牛奶养育的孩子”确实有差距,“因材”能“施教”,施教得讲科学,讲艺术。
夜阑人静的时候,我悄悄地问自己:
“把这群都市的孩子交给你,你能教好他们么?……”我得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的课堂,好好地审视一下自己!
我痛恨往昔,不知时光的杀气,不学无术,未得真知,搜肠刮肚喂不饱拙笔,实在写不出褒扬文字,只能借贵图替吾言辞——
我是把蒙山中学当作一本书来读的,就我而言它是一本大书,这本书精彩的章节实在太多,一周来,我参加了六次会议(班主任例会、见习管理岗位教师座谈会、初二年级学生大会、预备年级家长会、行政例会、)两次活动(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紧急疏散演练)听了10节课,在办公室,餐桌旁与老师们促膝交谈,虽为只言片语,却处处是实,句句是真。蒙山中学给了我一个真实完美的印象,蒙山中学校园里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上下级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没有领导,只有朋友和团队;蒙山中学的老师没有职业只有事业和敬业。
蒙山中学确实是一本浸透着浓浓墨香的好书,书里鲜活的生命足以让我品读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