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干部养成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0/8 11:01:41
西畴县“三抓三促”淬炼年轻干部快速成长
抓教育培训,促年轻干部素质提升。注重“教”与“需”相结合,坚持理想信念教育与政策理论学习相结合,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弘扬“西畴精神”讲习所为依托,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强化年轻干部“四个自信”“四个意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按照专业人才专业培养方针,加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文化旅游等专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年轻干部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自2017年以来,选派干部参加上级调训67期400人次;举办县内主体培训班49期5730人次,共培训年轻干部2005人次。
抓实践锻炼,促年轻干部能力提升。注重对年轻干部实践锻炼,不断拓宽干部培养交流渠道,通过交流轮岗、挂职锻炼、外派学习等多种方式,给年轻干部提供锻炼成长平台。以《西畴县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办法(试行)》为“指挥棒”,探索制定《西畴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办法(试行)》,鼓励部门年轻干部到基层到乡镇工作,选派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从县属部门抽调下派87名35岁以下年轻干部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让年轻干部在脱贫攻坚这个大舞台上蜕变成长。把干部教育管理常态化、规范化,明确各级党委(党组)主要领导作为年轻干部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为“帮带”责任人,给年轻干部交任务、压担子、添压力,促进年轻干部能力提升。
抓制度建设,促年轻干部激情提升。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拓宽能“上”的渠道,畅通能“下”的出口,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制定出台《西畴县关于全县干部参与扶贫工作情况抽查办法(试行)》、《西畴县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试行)》、《西畴县实名推荐乡科级干部人选办法(试行)》、《西畴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担当履责容错纠错办法(试行)》等制度,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提供制度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进一步拓宽干部民主推荐范围,对班子和领导干部分析研判、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自2017年以来,西畴县共开展实名推荐干部6次,推荐干部446人次,在脱贫攻坚一线培养重用干部54人。
在脱贫攻坚一线识别选任干部
近年来,丘北县加大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任用干部,采取“绿灯先行”“黄灯蹲苗”“红灯叫停”等措施,大力选任在脱贫攻坚一线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真正让敢拼敢干敢担当的好干部得到重用。
“绿灯先行”一批。树立“重基层、重实干、重一线、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表现作为考察识别的重要基础,对贫困乡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脱贫攻坚一线干部,采取基层群众民意测评、行业扶贫部门鉴评、组织人事专业研判等形式,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式分析识别干部,把干部在推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发挥、敬业表现、实绩效果、工作作风等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绿灯先行”提拔重用一批,以鲜明的用人导向引领和激励干部在推进脱贫攻坚中勇于担当、敢于干事。目前,已经选拔使用了4名乡镇领导干部、1名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提拔5名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
“黄灯蹲苗”一批。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干部培养锻炼的“主阵地”,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到基层和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工作,选派16名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的优秀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锻炼,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贫困群众的能力。对在脱贫攻坚一线进步快、能干事、会干事的,及时调整到“绿灯先行”范围提拔使用,形成“干部下一线、一线出干部”格局。健全完善优秀干部发现识别机制和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在脱贫攻坚一线开展后备干部调研,大力发现、识别和储备一批政治过硬、苦干实干的脱贫攻坚一线后备干部,为拓展视野、精准选人用人奠定坚实基础。
“红灯叫停”一批。动真碰硬推动干部“能上能下”,把思路不清、履职不力、作风不实、工作打不开局面的6名干部,从领导班子和重要岗位调整下来,一律不“放行”。对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纪律涣散、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脱贫攻坚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11名干部职工采取召回管理,进行回炉重造,不断增强干部抓脱贫攻坚工作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逐步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机制,让真扶贫、扶真贫的干部有为有位,让不愿扶贫、不会扶贫的干部腾位让贤,以鲜明的用人导向汇聚干事创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