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X”破解精准扶贫难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0/30 9:26:36 点击率:0
时至午后,雨霁云开,迷雾渐散,镶嵌在峰峦间的众多彝村掀开了面纱。一条条刚竣工的公路,如一条条白色的飘带,逶迤于青山绿岭间;烤烟采收后闲下来的山地上,绿油油的菜苗长势喜人……
易门县铜厂乡里士和碧多两个村委会,曾被视为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在两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当地人连做梦都想不到的变化。
“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使里士和碧多的发展最起码提速了十年。”铜厂乡党委书记王文光告诉记者,作为定点挂钩帮扶两个贫困行政村的联系单位,市财政局干部职工与当地彝族同胞结下了同气连枝的情谊,他们同心同德,打出了一场火力精准的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 结出硕果
宋连雄是里士上村农民,女儿在上大学。去年,烤烟遭到了冰雹袭击,几乎没有了收入。通过多方对其反复做工作后,宋连雄一家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开始种植蔬菜,结果8亩青花有了2.5万元的收入,让这位彝族汉子对市财政局的帮扶充满了感激。
市财政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提供的一份精准扶贫统计表,罗列了一项项工程进展情况,因户因人制定的帮扶举措,明确标注着责任人、家庭收入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到,市财政局两年来在碧多和里士的脱贫攻坚战,已经结出了硕果。
为解决当地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两年来,市财政局协调到里士和碧多两个村的工程项目达62个,建设资金总投入3939.27万元。
两个村委会先后立项建设村办公楼、党员活动室、村卫生室以及窝拖田蔬菜交易市场、窝拖田烤房群、过水沟烤房群、碧多望北山公墓,相继实施了碧多至窝拖田、碧多至山尾巴两条公路以及村内户外道路硬化、亮化、美化,村外道路建设和硬化,田间道路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两个村委会32个村民小组46个自然村实现了项目全覆盖,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建设高潮。
为解决农民增收无门的问题,市财政局一户一策,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因地制宜,引导农户种植冬早蔬菜、中草药材,发展以绿皮花椒为主的林产业以及林下生态鸡养殖。
为改变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市财政局做实做细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通过完善规章制度、推行“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拓宽村级集体经济的增收途径,增强基层组织的带动力。
为使当地群众安居乐业,市财政局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及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居工程,协调安排扶贫整乡推进项目资金90余万元用于窝拖田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建设,安排35万元实施了碧多大村的相关项目。
为做好丧失劳动能力、自身无力脱贫的特困人口社会保障兜底工作,市财政局协调整合住建、民政、残联、社保等项目资金,优先解决吃、住、行等问题,并动员家里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现金或实物租赁的方式流转给村组或者产业大户,从而增加家庭收入。
住进新盖的楼房,走着两边安装了路灯的平坦水泥路,80岁的碧多村老人王云春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过上这样的生活,放在一年前,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截至2017年9月30日,里士和碧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脱贫户分别达190户和128户,占81%和66%。
细刨穷根 对症下药
“碧多和里士是铜厂乡脱贫攻坚战硬骨头中的硬骨头。”据易门县扶贫办主任马天林介绍,这两个村委会不仅贫困面广,而且贫困程度较深。
易门县扶贫办提供的数字显示,2014年初,碧多和里士录入云南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421户1740人,贫困发生率分别达到33.1%和36.1%。
两年来,市财政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脱贫攻坚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领导班子成员相继14次进村入户,全局干部职工深入到结对帮扶户家中认亲,逐户详细了解各个家庭致贫的根源所在,并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脱贫规划。
从新平县调至市财政局刚刚履职一周,李丁全局长便到碧多和里士,马不停蹄地走访了10余户农户。两年来,他一次次深入调研,及时掌握脱贫攻坚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碧多和里士贫困家庭贫困的原因,同绝大多数贫困山区群众致贫原因基本是一样的,我们的帮扶措施也没有多少别出心裁的地方,只是力求通过深入细致工作,全力做到火力精准而已。”谈及两个村委会的脱贫攻坚,李丁全如是说。
如同解一个“Y+X”的方程式,市财政局在碧多和里士的脱贫攻坚战从软硬两大方面展开。
通过细致求解,代表硬性的Y项,得数为“5”,即从五方面展开攻坚:加大投入,解决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发展产业,解决广大贫困户增收难的问题;通过“双推进”,解决基层组织带动力弱的问题;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工程,改善农户生活条件;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解决无力自行实现增收的部分家庭脱贫问题。
“Y+X”的方程式,很快变成了“5+X”。X这个项,则是解决群众观念意识落后的问题。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必须转变群众观念。”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张春玉告诉记者,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是一件困难重重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能像春风化雨一般,通过点点滴滴的工作来完成。
春风化雨 滋润心田
今年国庆、中秋节前夕,张春玉和部分中层领导前往里士,为联系户送上了节日的祝福。
两年来,一次次的登门谈心,市财政局领导和干部职工、驻村指导员同联系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以前,碧多和里士的农户都没有成规模种过菜、养过鸡,因此,对市财政局提出的产业扶贫没有信心。为此,他们一次次上门做工作,还两次组织当地干部群众到红塔区北城街道大石板社区等地参观学习。
农户没有相应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存在畏难情绪,那就通过培训解决。两年来,市财政局邀请市、县农业部门专家深入两个村委会,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重点,先后开展了7次就业培训、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对外接触沟通难,除了看得见的交通外,市财政局着力实施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建立信息监管平台,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宽带建设全覆盖,消除“数字鸿沟”。如今,当地农民通过手机,连上Wi-Fi,就叩开了外面世界的大门。
一个个项目顺利实施,给当地群众带来一次次观念的洗礼。心结打开,天地宽敞。据碧多村党总支书记卓长聪介绍,以前做一个项目,因为土地等问题难以协调,工程一推再推。现在,几百万的项目说推就推开了。
马天林告诉记者,市财政局用心用情帮扶,在带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带给了他们观念的冲击和改变,使他们今后自立自强有了重要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