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奔跑“加速度” 按下发展“快进键”
作者:李仁利 卢祥磊 发布时间:2017/5/3 14:55:55 点击率:0
——永善县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工作侧记
永善县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认真谋划、精心组织、高位推动,在决战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开启了奔跑的“加速度”,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帽子被逐步摘掉,基层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明显。
明确责任推动落实。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关工作,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推行“1名县级联系领导+1个县直帮扶部门+1名指导员+1支工作队伍+1套发展方案+1个脱贫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帮带模式,不断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确保此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见实效。各县级联系领导定期不定期深入挂钩联系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靠前指挥,解决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各乡镇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拿出具体方案、拿出过硬措施,精心组织推动落实;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局、县扶贫办等部门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争取资金,加强对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制定出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措施办法,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确保消除村级集体经济 “空壳村”工作有力、有序开展。
制定计划分类推进。按照《昭通市2017年至2020年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度任务分解表》和全县脱贫攻坚任务要求,及时对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开展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采取逐步发展、整体推进、全面覆盖的办法,将当年有脱贫出列任务的贫困村(社区)和非贫困村(社区)纳入发展范围,由县财政按每个贫困村20万元、非贫困村10万元的标准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扶持资金,最大限度地解决村级无钱办事的问题。召集组织部、农业局、扶贫办、财政局等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15乡镇主要领导召开会议,制定分类推进计划,明确了到2017年底,全县28个贫困村(社区)、16个非贫困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上;到2018年底,25个贫困村(社区)、9个非贫困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上;到2019年底,16个贫困村(社区)、12个非贫困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上的目标任务,为全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出了时间表,制定了路线图,开启了奔跑的“加速度”,按下了发展的“快进键”。
督促检查确保实效。县委确立了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类型由传统的资源开发型和产业带动型拓展到土地流转型、资产运营型等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复合型发展思路,先后多次组织县、乡镇、村(社区)干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启迪思维,立足自身优势,借鉴成功经验做法,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增添了动力。把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督查内容,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纳入乡镇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实行一年一考核。县委组织部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作为督查重点,采取定期收集情况,随机督促检查等方式,对实施进度缓慢,效果不佳的乡镇和村(社区)提出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确保目标任务落实落地,见到实效。细沙乡阳堡村依托挂钩帮扶单位云南出版集团,采取“集团+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模式,变“输血”为“造血”,投入460余万元实施林下养鸡、种植生态蔬菜、发展特色生态农产品等项目,让村级实现了每年都有收入,让群众得到了实惠,有力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青胜乡青胜社区成立青胜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毛尖茶产业,每年为村级创收3万元以上;码口镇雪金村依托本地石料资源丰富的实际,建立砂场一个,由“两委”成员参与直接管理,每年实现集体收入8万元以上……随着一个个村级集体经济的的蓬勃兴起,我县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步覆盖的突破,示范引领作用发挥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