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塘之下的美丽乡村“旖旎
作者: 发布时间:2020/7/17 9:34:32 点击率:0
海塘之下的美丽乡村“旖旎”
四月的清晨,走进弥渡县寅街镇大庄村上屋海塘,微风轻拂,水面微微荡漾着一层涟漪,岸边杨柳依依,昔日平凡无奇的一个海塘,而今摇身一变成了全村人的“度假区”,成了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心剂”。
总支扛大旗,支部齐参与
“当时村党总支通过研究分析,决定以上屋海塘为中心,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随后又到各支部召集了党员、村民代表开会,群众纷纷支持参与,进行上屋海塘大景观打造,150多人筹工筹劳,大干了7天。”大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周植说道。思路一定,群众一拥而上,做工程的老板,甚至五保户、残疾户都纷纷参与其中,同吃同干,四处捡碎石打造出与乡村景色相映成趣的海塘生态景观墙,安装了3盏太阳能路灯,栽种下80多棵枇杷树,20多棵银杏树,围绕海塘周边制作了20多条休闲石板凳,堆砌花台10个,完成3公里多的坝梗路硬化。
“那段时间正是在海塘周边种树,因为担心树的成活问题,经常到晚上的时候还拿着充电的水泵,海埂底部到路面,20多米高,一个拉着一个,连夜在给树浇水。”大庄村党总支书记李文虎说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埂面貌焕然一新,成了人们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满意满意,现在上屋海塘么,变化太大了,路更好走了,像我们老人家眼睛不好使,也能走出去散步了。”80岁的上屋村民杨林珍老人激动地说道。
村庄是我家,管护靠大家
海塘治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借助海塘治理唤醒群众内生动力,转变思想和旧习惯,达到真正的“村民自治”。借助大庄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完成覆盖大庄营一组、二组、三组1000多名群众的“一水两污”工程,村内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新建高标准公厕4座。大景观打造出来了,如何管护就成了大问题。
大庄村统一规划建设的冲水公厕
走近上屋海塘以及大庄营一组,投入使用3个多月的公厕,竟还如新建一般,整洁干净,毫无异味,这对于分布在农村街边、人口相对集中的两个地点来说,是一件特别难保持的事情。“在村庄管理这方面,我们也是研究了很久,下了很大功夫,给预脱贫的建档户设立了公益岗位,500元一个月,主要负责保持公厕24小时无异味,感官上干干净净。最重要的,是农户自身观念的转变,学会了共同爱护。”李文虎说道。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大庄坚持党建扶贫双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群众更加信任党组织,少数群众等靠要、图安稳的思想得到了彻底转变。特别是借助“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自强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党员群众思想进一步转变,沉积的旧习惯慢慢消除,“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
家家爱栽花,户户比干净。
走进大庄,给人的感觉就是清清爽爽,随便走进一条邻里巷道,都是干干净净的,朴实又精致,每个角落,每家门口,庭院内,都栽满了绿植。
政策带来的,不只是人们物质生活的转变,还有精神陶冶,看那一栋栋新建起来的房屋,因花草的装扮成了一栋栋小别墅,“涉及到群众共同利益的事,大家都会比较关心,积极性也高,懂得打扫自家庭院,现在基本上每家都能保持干净。”上屋村支部书记杨金龙说道。
“自己年轻的时候去外面工作,服务于其他地方的人民,倒反是自己家乡的建设,没能参与,现在退休回来,家乡已经被建设得这么好。”大理州邮政局退休干部高寿,回来看到家乡巨变,这样感叹道。因一直遗憾自己过程中没能参与,退休之后的他,每天都出来村里,一个人抬着梯子在村里巡逻,哪棵花木“受伤”了,他便停下耐心“包扎”,哪里需要帮忙了,他立即就上,就这样坚持着为村里做义务劳动。
“有时想想真如梦一般。”海塘边散步的群众纷纷感叹,傍晚,夕阳的余晖铺满了水面,岸边行人乘着晚风谈笑中,小狗欢快踱着小碎步。海塘还是那个海塘,海塘已不再是那个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