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领出产业兴旺致富路
作者: 发布时间:2020/7/21 14:22:56 点击率:0
支部领出产业兴旺致富路
马厂箐,村如其名,坐落在弥渡县红岩镇九顶山山脚下的小山沟里,村里居住着彝族、白族等4个少数民族。多年前的马厂箐村,由于交通不便、山地多良田少,砍柴为生,老百姓的生活十分困难,为此村里曾经还流传着一句谚语“水冷石头冰、上山骑白马、下坡拄拐杖”,建档立卡初期贫困人口高达21户85人。
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村党支部牵头充分挖掘马厂箐村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海拔和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以重楼为主的中药材种植业。经过几年的发展,重楼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村民生活越来越富,漫山遍野的重楼,盛开鲜艳美丽的花朵,迎来红红火火的日子,全村人民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梦想。
创新理念理清发展思路
建档立卡初期,虽然村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村民和干部的精神面貌很好,脱贫致富的愿望很强烈。村党支部积极进行了挖掘传统产业、鼓励外出务工等很多有益的尝试,但脱贫步伐依旧缓慢,脱贫效果仍不明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村党支部经过多次讨论后,认为只有创新理念,理清发展思路,改变村民“三分土地几分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为过节”的小农意识,才能寻求一条发展之路,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在对村内的资源优势进行全面分析和多方论证后,大家一致认为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靠山吃山”才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在深入走访了解党员干部和群众意愿,充分吃透村情、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村党支部决定充分依托全村海拔、气候、水土和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以中药材种植和泡核桃种植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坚持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民流转闲置土地和撂荒地,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头作用,进行中药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不断壮大中药材种植产业,有力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截至2019年底,全村发展了吉祥中草药种植、弥渡县宏泰中草药种植、弥渡县和艺中草药种植3家有限公司,成立了弥渡翱粱中草药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了俊林滇重楼种植园、九顶尚品中药材种植基地、马厂箐优质滇重楼种植基地等5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村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21户85人减少至2户4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35.71%降至1.37%,今年能实现干净脱贫目标。
党员表率带动脱贫致富
对于村民来说,中药材种植是一种新事物,没有看到好处是不会轻易种植的。为打消村民的顾虑,党支部书记江正旺和村组长闻武成为村内“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率先引进重楼试种,第一年种植就获利不少。村民们看到种植中药材确实能致富,都纷纷种植中药材。为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党支部还聘请中药材种植技术人员和具有种植经验的农户,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并通过观摩会的形式将农民带到田间地头亲自示范,积极为农民解疑答惑。有骨干党员的引领,有技术服务的保障,全村种植户由最初的5户发展到现在的68户、重楼中药材种植1000多亩。2019年,村内重楼产值达900万余元,户均收入13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3万元以上。重楼产业还引发了村内外出务工人员回流潮,原本整户在外务工的农户看到了重楼产业的潜力,纷纷回乡发展产业。
在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的同时,村党支部还发挥“靠山吃山”的地理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因地制宜种植黄精、芍药等中草药,灵活种植以泡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担当责任激发脱贫活力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上级党委全面压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和村“两委”责任,积极采取稳定队伍、定期教育、鼓舞士气、压实责任、关心爱护等措施,全面调动脱贫活力,推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在工作中,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和党支部充分发挥敢闯敢拼,一门心思干脱贫的顽强作风,带动他们用坚实的脚步走村入户,用勤劳的双手带动致富,用过硬的作风帮扶解困,给村内农户讲政策、补短板、引资金、要项目、兴产业、助脱贫,充分发动村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真正成为了红岩镇实施精准扶贫的一线突击队。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带动下,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还积极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领村民跑项目、要资金、改善基础设施环境、摸索适合村产业发展的好路子。
经过不懈努力,村内绿意盎然,魅力无限。从村内制高点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核桃树、规模化种植的重楼、初具规模的黄精,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齐心合力共建美丽家园
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对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在村党支部的努力下,村内争取到了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积极发动群众筹资筹劳24.6万元,新建村内石板路15条3407.6㎡、建设挡墙36m³、栽种绿化树1013株、建设村组活动场所400㎡,形成了人人参与、户户受益、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2017年上级还投资450万元对道班至马厂箐收费站道路硬化9公里。今天的马厂箐村家家都喝上了自来水,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普遍都建起了小洋楼,全村拥有小轿车50多辆,建设沼气池65口,安装太阳能热水器63套。同时,在村党支部引导下,村民还自愿组织成立了群防群治的村级治安联防队、铁路爱路护路的宣传队、村民理事会等组织,为全村的发展营造了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
党建引领发展,产业带动脱贫。如今的马厂箐村,彻底告别了以往“水冷石头冰、上山骑白马、下坡拄拐杖”的贫困落后状况,实现了山青、水秀、村美、树绿、花香、人富的华丽跨越,成为了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道路畅通、生活富裕、和谐幸福的美丽生态宜居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