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就“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答记者问
作者: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4/12 16:49:42
原标题:
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就《云南省“千人计划”实施办法(试行)》《云南省“万人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答记者问
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部署实施针对人才引进的云南省“千人计划”和针对人才培养支持的云南省“万人计划”。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就文件制定和贯彻落实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问:众所周知,人才引进培养支持措施是一个地区人才政策的晴雨表。2017年我省有3人入选“两院”院士,取得历史性突破。据了解,3名入选者都曾获得省级人才项目支持。今年,省委、省政府统筹实施云南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标志着我省开启了新一轮“人才新政”。请介绍一下两个“计划”的背景和意义。
答:省委、省政府统筹实施云南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主要基于三个背景。
第一个背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置于优先发展战略来抓,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各个方面作出全面阐述,极大丰富了党的人才发展理论,深化了科学人才观的认识,为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亮丽的人才篇章。
当前,云南省正处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的关键阶段。实现这些重大目标,人才起着决定性作用。云南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就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制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造就一支高素质、强能力、能支撑的人才队伍。
第二个背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3月,党中央发布《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推动人才管理、培养、评价、流动和创新创业激励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2016年8月,我省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从8个方面提出33条举措。截至目前,我省已出台配套制度68个,推进改革举措83项。其中,在科研经费、设备采购、成果转化、税收支持、离岗创业、教学科研人员兼职和出国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18年,是云南人才工作深化改革和推进落实关键之年。在这个关键时期,需要聚合、提炼、浓缩和集中释放全省所有人才支持政策和改革成果,统筹实施“人才新政”,给予创新创业人才最大幅度支持保障,让广大人才队伍共享改革福利、共推跨越伟业、共促云南发展。
第三个背景:树强人才品牌提升竞争力。近年来,我省坚持以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引领和带动人才队伍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从人才培养来看,2014年省委1号文件,统筹实施了“云岭”系列高层次人才培养(包括云南省科技领军人才、云岭学者、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云岭首席技师、云岭教学名师、云岭名医、云岭文化名家7类)。从人才引进来看,2000年以来,我省实施“三百双创”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高端科技人才、高端外国专家;2017年整合实施“云岭英才计划”,重点引进“云岭高层次人才”“云岭高端外国专家”“云岭青年人才”和“云岭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这些政策项目的实施,培养、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有力助推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力促进了我省各项人才事业进步。2017年我省新当选的彭金辉、韩占文、季维智3名院士,都是这些项目的受益者。
但从这几年实施情况看,人才品牌不够响亮,政策呈“点状”分散,竞争力不强,有些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形势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急需整合政策,打造具有云南特色的人才品牌,提升影响力、竞争力,吸引集聚一批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总之,云南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助推跨越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总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