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就“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答记者问
作者:云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8/4/12 16:49:42
问:云南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主要是对我省原有人才项目作了整合、扩展和提升。相比过去的政策,两个“计划”有哪些特点?新旧制度衔接方面是怎样考虑的?
答:统筹实施云南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是按照立足现有、适度增长、稳步推进、增强竞争的思路,将现有项目全部归并、保障经费适度增长、支持措施大幅增强、政策之间平稳衔接,力图解决我省人才政策繁杂化、碎片化和折扣化问题。两个“计划”特点主要体现在“10个更加”。
品牌特色更加鲜明。云南省“千人计划”针对人才引进,云南省“万人计划”针对人才培养,人才政策从碎片化到集合化,从多名称到品牌化,一目了然、特色鲜明。
项目设置更加完整。两个“计划”设置15个专项,涵盖刚性与柔性、人才和团队、长期和短期、顶尖和一般,青年人才到高端人才、企业人才到党政人才、科技人才到产业人才等各类别各层次人才。
经费支持更加集中。对引进人才给予一次性补贴、项目经费支持等支持,对本土人才给予培养激励、培养经费、特殊生活补贴等支持。两个计划5年实施周期内,经费顶格测算约投入100多亿元。
政策保障更加多元。从经费支持到工作平台搭建,从创新创业支持到无忧生活保障,从阶段性支持到后续跟踪培养,对人才的支持实现多元化。
引才方式更加丰富。发挥用人单位引才主体作用,事业引才、服务引才和适当待遇引才并举,“引才伯乐”、专场招聘会、“人才周”活动和招才引智工作站同步发力、效果叠加。
服务保障更加到位。符合条件的人才,享受绿色通道27项内容服务,给予机场、高铁站贵宾通道,旅游景点门票免费等特殊礼遇。
人才环境更加宽松。符合条件的人才,可以自主选择申报两个“计划”项目、研究方向、培养措施,各省级责任部门确认并给予支持,成长空间更为广阔。
反向约束更加严格。建立反向约束机制,实行人才诚信公告和退出机制,未满最低服务年限退出的人才,所有支持经费全额收回,用人主体负连带责任。
工作统筹更加有力。所有省级人才引进、培养项目集中在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申报评审,统一申报时间、联动评审环节、严格审核把关、规范待遇兑现,实现从工作从分散推进到统筹推进的转变。
责任分工更加明确。省人才办牵头,各省级责任部门分口落实,分工明确、责任明晰,落实有保障。
考虑到新旧制度平稳过渡,两个“计划”构建了“三个衔接”:一是新旧政策衔接。原“云岭系列”人才培养、“云岭英才计划”同步废止,已入选人才按层次自动列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项目类别。二是培养引进衔接。培养引进项目支持政策“拉平”,申报评审一个出口对外,破除制度壁垒,防止政策效果消减及负面影响。三是支持措施衔接。把绿色通道服务、专家服务团、延迟退休、特殊生活补贴、科研经费管理、离岗创业等现有支持措施全部植入,实现支持叠加,增强竞争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