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县多措并举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作者:鲁甸县委组织部 陈春梅 发布时间:2019/8/24 10:53: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为充分激活各领域人才活力,鲁甸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搭建平台,积极为人才成长、发展提供空间平台,为鲁甸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搭建聚才平台,发挥选优配强作用。对全县人才队伍进行了信息摸底统计,建成涵盖各级各类人才的信息库,并通过多措并举,激发人才活力。一是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我县结合实际,建立完善党政人才、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鲁甸籍在外优秀人才七个人才信息库。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明确一名人才工作分管领导和专门工作人员,配强人才工作力量。对紧缺人才要建立需求清单,建立好人才信息库,掌握人才总量、人才结构、人才分布等情况,全面分析人才发展现状,适时为全县招聘人才、引进人才提供决策参考和服务指导。二是明确标准,建立台账。按照乡土人才划分为生产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社会服务型等类别,将群众认可、敢挑重担、技术经验丰富的乡土人才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强化对乡土人才的分类管理和定向培养。截至目前,全县登记在册的各类乡村人才已达到10000余人。
搭建育才平台,发挥提质增效作用。将各类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全县干部教育培训计划,2018年依托行业部门培训资源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培训。一是举办“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县委组织部牵头举办“十九大”专题培训班8期,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及各村(社区)支书、主任到市委党校进行学习,共培训370人次;二是实施技能培训。县人社局安排就业专项资金100万元,计划培训1000人,县人力办安排扶贫资金240万元,计划培训2000人,将就业创业培训重点向贫困劳动力倾斜,将公共就业服务向贫困群众延伸,培训工种涉及家政服务、电焊等专业。举办卫生、农、林、水、牧、农机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14期,培训3000余人次。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举办产业大户、专合社负责人专业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200余人,进一步提高我县专业合作社专业化管理水平,市场化经营能力,引领和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
搭建创优平台,发挥扶持带动作用。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扶持力度,让各领域人才在发展的路上“跑”起来。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实好创业补贴、岗位补贴、贷款贴息等财政奖补等政策,整合农业、工科、团委、人社等部门资源,在惠农贷款、产品销路、科技成果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二是搭建平台推动劳务协作。根据《东莞市莞城街道·昭通市鲁甸县开展携手奔小康框架协议》,挂牌成立了东莞市莞城街道驻鲁甸县人力资源招募中心,把两地劳务协作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发挥莞城街道经济发展优势和鲁甸县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开展就业援助、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人才培养等,开辟人才交流市场,搭建人才对接平台。截止目前,共有4000余人与东莞招聘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搭建选用平台,发展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多项举措,大力营造重才、安才、敬才的良好氛围。一是拓展成长空间。加大力度推选社会责任感强、影响力大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和文艺类人才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政治待遇上给予人才关怀,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团结凝聚到伟大事业中来。邀请优秀人才列席县委的有关会议和人大、政府、政协有关会议,邀请参加重大节庆活动。按照干部选拔使用规定,坚持把服务发展大局、致力脱贫攻坚和投身乡村振兴作为各类人才作用发挥的“练兵场”。二是强化示范带动。县委、县政府对近年来在扶贫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桃源乡拖姑村驻村工作队等10个集体授予“十佳先进驻村工作队”荣誉称号,杨远森等20名同志授予“二十佳先进扶贫工作者”荣誉称号,周明坤等20名同志授予“二十佳先进驻村工作队长”荣誉称号,马博等50名同志授予“五十佳先进驻村工作队员”荣誉称号,并予以表彰奖励,建立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凝聚力量,努力形成党员干部合力攻坚抓扶贫,广大群众感恩奋进争脱贫的良好局面。